約瑟見埃及王法老的時候年三十歲。他從法老面前出去,遍行埃及全地。七個豐年之內,地的出產極豐極盛【原文作一把一把的】,約瑟聚歛埃及地七個豐年一切的糧食,把糧食積存在各城裡;各城周圍田地的糧食都積存在本城裡。約瑟積蓄五穀甚多,如同海邊的沙,無法計算,因為穀不可勝數。荒年未到以前,安城的祭司波提非拉的女兒亞西納給約瑟生了兩個兒子。約瑟給長子起名叫瑪拿西【就是使之忘了的意思】,因為他說:神使我忘了一切的困苦和我父的全家。他給次子起名叫以法蓮【就是使之昌盛的意思】,因為他說:神使我在受苦的地方昌盛。埃及地的七個豐年一完,七個荒年就來了。正如約瑟所說的,各地都有饑荒;惟獨埃及全地有糧食。及至埃及全地有了饑荒,眾民向法老哀求糧食,法老對他們說:你們往約瑟那裡去,凡他所說的,你們都要作。當時饑荒遍滿天下,約瑟開了各處的倉,糶糧給埃及人;在埃及地饑荒甚大。各地的人都往埃及去,到約瑟那裡糴糧,因為天下的饑荒甚大。
解夢成真
七個豐年之內,地的出產極豐極盛,約瑟聚斂埃及地七個豐年一切的糧食,把糧食積存在各城裡;各城周圍田地的糧食都積存在本城裡。約瑟積蓄五穀甚多,如同海邊的沙,無法計算,因為穀不可勝數。(創41:47-49) 埃及地的七個豐年一完,七個荒年就來了。正如約瑟所說的,各地都有饑荒;惟獨埃及全地有糧食。及至埃及全地有了饑荒,眾民向法老哀求糧食,法老對他們說:「你們往約瑟那裡去,凡他所說的,你們都要做。」當時饑荒遍滿天下,約瑟開了各處的倉,糶糧給埃及人;在埃及地饑荒甚大。各地的人都往埃及去,到約瑟那裡糴糧,因為天下的饑荒甚大。(創41:53-57)
約瑟生子
荒年未到以前,亞西納給約瑟生了兩個兒子。約瑟給長子起名叫瑪拿西(就是使之忘了的意思),因為他說:「神使我忘了一切的困苦和我父的全家。」他給次子起名叫以法蓮(就是使之昌盛的意思),因為他說:「神使我在受苦的地方昌盛。」(創41:50-52) 這兩個名字都是取自希伯來文,可見約瑟雖是身在埃及,而且得著了「尊貴身份」,但是他仍然不忘本,而且事事以神為念。他想藉著「瑪拿西」(Manasseh)使他忘了過去「離鄉背井」的困苦。再藉著「以法蓮」(Ephraim),使他能夠享受在「異地他鄉」的尊榮。
保羅對腓立比的教會說:「弟兄們,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;我只有一件事,就是忘記背後,努力面前的,向著標竿直跑,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,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。」(腓3:13-14)「忘記背後」不是指「忘本」,乃是指不要停留在「過去既成的事實」。許多基督徒常在信主後,長期停留在「起初信仰」的階段,這不是主的心意。主為我們定下了得救後的「人生標竿」,我們當努力面前,向著標竿直跑,在世上過著「昌盛」的基督徒生活。